-
刘碧龙教授受邀参加2024年全国声学大会丨“宁静中国,宜居华夏”专题论坛并作报告详细信息
9月20日,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4年全国声学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奏创新之声,圆强国之梦”为主题,围绕推动声学“产学研用”全领域交流融合,就声学研究、声学产业、声学教育、声学技术普及与应用等问题吸引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声学相关企业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展开交流与讨论。
论坛伊始,论坛特别邀请“宁静中国”科技行动计划的首倡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田静研究员为论坛开启致辞。田静研究员简要回顾了2022年8月为配合新版《噪声法》的实施,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相关部门支持下,举办了“‘宁静中国’与噪声治理关键技术”香山科学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宁静中国”的科技行动计划的建议。目前噪声投诉率仍高居不下,他鼓励广大从事减振降噪科技人员继续不懈努力,扎扎实实落实行动计划。
9月20日下午,“宁静中国,宜居华夏”环境声学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晓东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蒋伟康教授主持。
实验室刘碧龙教授作了题为“大型消声器侧壁传声和气流再生噪声预测探讨”的学术报告。刘教授探讨了传声损失和气流再生噪声对工业消声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侧壁传声影响的消声器传声损失预测方法,即通过修正有限元计算结果,使其与实验结果吻合,拟合得到了用于快速估算侧壁传声损失的工程预报公式。还基于CFD和FEM联合仿真预测了不同流速下的气流再生噪声,为消声器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精彩的论坛报告引起了广大参会嘉宾和代表的浓厚兴趣,通过与报告人之间的良性互动,问答间透射出良好的学术底蕴,也凝析出新的研究思路。
“宁静中国,宜居华夏” 环境声学、建筑声学及其联合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本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发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激发创新思维,以推动环境声学与建筑声学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可以相信,“宁静中国,宜居华夏”的美好愿景将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愈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俞孟萨研究员、庞业珍研究员及浙江大学翟国庆副教授来访详细信息
2024年1月9日上午,应实验室刘碧龙教授邀请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俞孟萨研究员以及庞业珍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翟国庆副教授来我院做了题为“船舶水下噪声及弹性结构耦合振动与声辐射研究概述”、“解读新版IMO‘减少商业航运水下噪声指南’”以及“声学超材料赋能宁静人居住环境”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刘碧龙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议伊始,刘碧龙教授向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介绍了今天的三位嘉宾,代表实验室全体师生向三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在第一场报告中,俞老师为师生们系统介绍了船舶噪声研究的必要性,船舶机械噪声、推进器噪声、水动力噪声等三大噪声源的产生途径和控制方法,以及船舶安静化发展历程等,详细介绍了规则和复杂结构耦合振动与声辐射的计算方法及模型。最后,为大家梳理了船舶噪声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包括复杂结构辐射噪声和空腔水动力噪声等。会议中老师、同学积极发言,不断质疑问难,与俞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俞老师逐一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惑。
随后,庞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报告立足于航运水下噪声研究进展及对我国造船业及航运管理的挑战,以新版“减少航运水下噪声指南”为引线,综述了船舶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研究进展,重点对船舶水下噪声测量基线标准制定、船舶水下噪声控制方法和船舶水下噪声监测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了声景地图技术和船舶水下噪声激励政策,分析了IMO减少航运水下噪声指南对我国造船业与航运管理带来的挑战。
第三场报告,翟老师以声学超材料研究及应用为主题,分别为大家讲解了有调中低频声,窄带中低频声,宽带中低频声的超构吸声材料的降噪机理和实现过程。报告中结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适用于电力设备、家用电器、暖通系统等降噪的声学超材料开发及应用案例。这些案例成果都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表明声学超材料的发展可为人居环境声学性能的提升赋予新动能,推动我国人居环境声学性能指标的提升,改善城市复杂建成环境下的声环境品质。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对俞老师和庞老师以及翟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这次机会的珍视,他们普遍认为这次报告带来了丰富的收获,深刻地启发了他们。报告内容不仅让大家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让大家开始以更加开阔和深刻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次经历不仅仅是一次报告,更是一个深入探索和启迪思维的过程,为大家打开了新的认知之门。
专家简介:
俞孟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博导、研究员瑞曾担任副总工程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多部委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船舶水下噪声预报及控制研究,在水下结构声学设计、水动力噪声预报及控制、水下结构振动传递及声辐射、水下机械噪声控制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贡献。荣获中船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专利6项,发表论文80多篇,合作完成专著“水动力噪声理论”(排名第二),独立完成专著“声弹性理论与方法”,参加编写“声学学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获无锡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庞业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振动噪声测试技术专家,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振动与噪声学组秘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ITTC空化与噪声专业委员会委员,ISO TC43/SC3船舶水下噪声测量工作组专家,工信部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噪声专家组”专家成员。负责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国防科技奖1项、中船科技进步奖6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奖1项,起草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国军标1项、船舶行业标准2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翟国庆,物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总部科技计划等项目,发表SCI/EI期刊论文50/25篇。主编《低频噪声》、《噪声控制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等著作/教材6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牵头/参与起草国家标准4项/15项,曾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和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兼任ISO/TC 43/SC 1/WG 54声景工作组成员、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噪声分技术委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环境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
瑞典皇家工学院Leif Kari教授、西澳大学潘杰教授来访实验室详细信息
2023年9月26日上午,应我刘碧龙教授的邀请,瑞典皇家工学院Leif Kari教授、西澳大学潘杰教授来我院分别做了题为“Future education program at KTH”、“An introduction to acoust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刘碧龙教授主持,实验室全体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会议伊始,刘碧龙教授向老师和研究生们介绍了今天的两位嘉宾——Leif Kari教授和潘杰教授,同时,刘碧龙教授代表实验室向两位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报告中,Leif Kari教授以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未来教育之路为中心,讲述了未来一流大学的发展之路。Leif Kari教授首先介绍了瑞典最大的技术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的学校概况,并向大家讲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学制体系设置、留学生交流情况以及学校的战略合作伙伴队伍等方面。
随后,Leif Kari教授以“发展教育”为中心,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加强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以及如何发展我们的教育,并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未来一流大学的特征、新兴的技术领域以及瑞典皇家工学院为实现教育的发展正做出的努力。
与会老师、同学积极发言,不断质疑问难,就未来教育的发展问题同Leif Kari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Leif Kari教授逐一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惑,并在报告最后指出,如果我们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全身心地努力,在六年内我们能看见学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随后,潘杰教授也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潘杰教授以声学领域知识为中心,向大家介绍了西澳大学的声学教学和研究情况。潘杰教授先向大家介绍了西澳最古老的大学——“西澳大学”的学校概况,并讲述了学校的声学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及重点方向。作为世界范围内知名的优秀学府,西澳大学声学实验室围绕“基于振动的状态检测和诊断以及噪声和振动的控制”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接着,潘杰教授以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为例,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得心应手地完成项目。首先,潘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对于一个特定结构的飞行器,其飞行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十分大,项目的目标是如何降低飞行器航行时对环境的辐射噪声。
潘杰教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且严谨的解题思路,即观察信号,分析原理,联想方法,完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潘杰教授带领大家利用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等知识一步步解决问题,最终大家在潘杰教授清晰明了的思路引领下有了对该项目的解决思路,并收获了很多。
在潘杰教授做完报告后,与会的老师、同学积极提问,就项目中存在的疑惑和水下涡轮、飞行器等其它方面的延伸问题同潘杰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潘杰教授耐心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并通过举例说明、对比等方式为大家生动形象地解开了疑惑。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对Leif Kari教授和潘杰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也深感此次机会的珍贵,纷纷表示这次的报告让自己受益匪浅,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启发,拓宽了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
宁波爱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IS)创始人李文龙教授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详细信息
2023年7月10日上午,应刘碧龙教授的邀请,宁波爱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IS)创始人李文龙教授来实验室做了题为“下一代计算机仿真(CAE)软件系统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刘碧龙教授主持,实验室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李文龙教授详细介绍了一种无网格模块式和参数化的复杂动力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并对下一代计算机仿真(CAE)软件系统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展开汇报。李文龙教授首先讲解了在国际上首创的模块化、参数化分析建模的下一代数字仿真技术(频谱几何法),作为理论基础。随后阐述了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声学设计和虚拟测试软件系统。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通用声学分析软件项目在建模、计算精度和效率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介绍了在若干高端装备上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成功应用案例。与会老师、同学积极发言,不断质疑问难,对于频谱几何法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李文龙教授逐一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并在报告最后指出,在频谱几何方法(SGM)中,一个复杂机械或动力学系统被看成是一系列基本部(组)件的组合体。任何两个的组件之间的耦合可以一般地表述为连续的、局部的或离散的连接。且每个分布式或离散的连接强度可以设置为任何值,甚至随空间坐标任意变。从而允许模拟在实际工业应用中遇到的大多数耦合机制。频谱几何方法特别适合概念设计,敏感性研究,设计和拓扑优化等任务。同时,它可以考虑分析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工程和制造误差等因素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分析结果。
报告结束后,李文龙教授向刘碧龙教授赠送新著《Fourier Metho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展现了深厚友谊。老师和同学们对李文龙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给予他们深刻的启发,拓宽了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李文龙博士是宁波爱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IS)创始人。在此之前,分别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机械系担任教授,也曾在道琼斯指数公司之一的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担任结构动力学首席工程师。李文龙博士在相关的知名权威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获得9项国际发明专利。担任Open Journal of Acoustics主编,Shock and Vibration客座主编,Advancements in Applied Acoustics (AIAA)和Applied Mathematics等杂志的编委。担任国际噪声控制协会(INCE)的预测和建模技术以及实验方法和仪器两个学术委员会的联席主席,美国声学学会(ASA)结构振动声学学术委员会成员,担任过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是30多个知名杂志的审稿人。以李文龙博士为带头人的团队入选了2015年宁波“3315创业团队”和奉化“凤麓英才”计划。现兼任浙商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
实验室研究生顺利毕业详细信息
6月是毕业的季节。致青春,不散场。又到了一年毕业季。
同学们顺利完成答辩!
金沙滩 信号山
1903 海军博物馆
同学们为毕业生送行,欢送毕业!岁月匆匆,惟愿总相逢,毕业快乐!